她從教二十四載,堅守教學一線,以語文溫度與教育熱忱照亮學子成長路;她是學生心中的“暖心師長”,也是同事眼里的“良師益友”。
她,就是欽州市實驗小學副校長、小學語文與道德與法治教師——黃妮燕。
黃妮燕給同學們講述愛國故事。記者 陸 燕 實習生 盧思彤 攝
情智交融 點亮知識燈塔
“同學們,我們來閱讀《開國大典》中‘閱兵式’段落,通過閱讀,感受參加開國大典時人們的激動心情,同時回憶前幾天我們觀看的‘九三’閱兵場面,兩相比較,說說兩次閱兵有什么異同?”9月10日上午,走進教室,黃妮燕手持粉筆,正引導學生感受祖國的成長。她輕點黑板上的板書,眼神里滿是對學生的期待。
在黃妮燕的引導下,很快,教室里響起熱烈的討論聲,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言,課堂漸入佳境。“黃老師對我們特別好,她上課方式特別有趣,特別有活力,讓我們眼前一亮。”學生葉顏瑜說,眼里滿是對黃老師的信賴。
這樣的課堂,是黃妮燕教學的日常。20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歷,讓她深刻領悟到“教育植根于愛”的真諦。她曾為每個學生建立“成長檔案”,精準把握學生情況。面對學習困難的學生,她耐心陪伴,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。她常說:“和孩子做朋友,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。”
在教學實踐中,黃妮燕秉持“以學生為中心,以發展為本”的理念,追求情智交融的課堂。她的課注重語言之美與德育滲透,深受學生喜愛。近年來,她在語文、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競賽中多次榮獲一等獎,承擔區級示范課、公開課任務:課例《題臨安邸》在2024年廣西基礎教育精品課遴選活動中被評為“自治區精品課”;道德與法治課例《我也有責任》《生活離不開他們》廣受好評,后者更在2025年第三屆八桂大講壇教研之秋活動中榮獲市級一等獎;信息技術賦能教學的課例《花鐘》獲2021年欽州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2.0研修成果一等獎,《富饒的西沙群島》也在市、區級評比中屢獲佳績。
精耕細作 探索教育新篇
“教育者先受教育,育人者先鑄其魂。”在欽州市實驗小學的文化長廊下,黃妮燕正帶著幾名學生,細致地講解“西柏坡精神”宣傳板,認真學習紅色精神。作為分管教學的副校長,她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,致力于將知識以多元方式傳遞給學生。
近年來,黃妮燕積極參與課題研究,將教育課題融入課堂教學與教育管理實踐。參與撰寫的《“五位一體”:新時代“快樂思政”育人體系的創新實踐》榮獲2025年欽州市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,還參與編寫《七彩詩書》等校本教材。
為落實“雙減”政策與“五育并舉”,黃妮燕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方案,加強“五項管理”,規范教學常規。倡導“減負增效”,構建高效課堂模式,落實“三講三不講”原則,積極探索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方法。她主持設計的作業案例《能說會跳的新朋友》在2024年自治區優秀作業評選中獲二等獎,同年該案例在欽州市評選中獲一等獎。同時,她積極推進機器人、航模、籃球等二十多門課后服務課程的開設,促進學生全面發展。2024年,她被評為欽州市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優秀教練員。
示范領航 助力團隊共進
一直以來,黃妮燕深知“獨行快,眾行遠”,她甘為人梯,傾力培養青年教師。積極推進落實學校的“三三三”培養體系,通過“師帶徒”、教研活動、專題研討等方式,助力青年教師成長。期間,指導符春霞老師的說播課《身邊的算法》在2024年欽州市信息技術學科說播課評選中榮獲一等獎。
與此同時,黃妮燕積極發揮輻射引領作用,擔任“國培計劃”教師工作坊坊主、欽州幼專實踐教學指導老師。深入欽南區康熙嶺小學等鄉村學校,開展送教下鄉活動,分享優質教育資源與先進教學理念。此外,還多次承擔市、區級專題講座,內容涵蓋幼小銜接、數字資源應用等熱點難點。
同是語文老師的譚潔說:“黃老師已經和我共事多年了,她堅持深入教學一線去聽課、評課,與老師們交流心得,已經成為她的工作常態。”“黃老師不僅深耕教學課堂,保障教學質量,她還很關注師生需求,以高度的責任感踐行著教育的初心,是愛崗敬業的典范。”青年教師黃輝坤告訴記者。
“要成為一名好老師,首先要堅守教育初心,始終以‘立德樹人’為根本目標開展教育工作。一方面,要對學生滿懷愛護之心,對于學生存在的不足,需耐心引導教育。另一方面,教師自身也要持續學習,不斷提升專業技能,完善教育教學能力,緊跟時代發展步伐,確保教育教學工作能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要求。”黃妮燕笑著說。
24載杏壇躬耕,黃妮燕在課堂上傳播知識,在教研中探索創新,在引領中助力成長。她用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,書寫著精彩的教育篇章,成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、教師團隊的中流砥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