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2日,第十五屆全運會群眾比賽象棋項目決賽在深圳結束,欽州棋手石一佐在女子個人業余組中摘得銀牌,創造了廣西象棋在全運會歷史上的最佳戰績。
石一佐(左二)與教練鄧桂林(左一)登上領獎臺。
作為本屆全運會群眾比賽項目之一,象棋共設男子個人公開組、女子個人公開組、混合團體公開組、男子個人業余組、女子個人業余組、混合團體業余組6個小項。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26支代表隊、134名運動員入圍決賽圈,其中,來自欽州的石一佐是唯一的廣西棋手。
按照規則,各組別均采用積分晉級淘汰制,在5輪積分編排賽后,前四名晉級淘汰賽,通過半決賽和決賽產生冠軍。面對各省強手,石一佐在編排賽中過關斬將,強勢殺出重圍。半決賽,她又擊敗奪冠熱門、浙江棋手周珈亦,獲得了爭奪金牌的機會。
遺憾的是,決賽面對年僅16歲的湖南天才少女馬晴,石一佐棋差一招,與金牌失之交臂。即便如此,銀牌已經刷新了廣西象棋在全運會歷史上的最好成績。
石一佐在全運會預賽中。
“沒想過能拿獎牌。”賽后,石一佐表示自己的表現已經超出預期。上屆全運會,她排名第8。本屆賽事,她只是在賽前一個月用周末時間進行了針對性訓練。在體育部門和工作單位的支持下來到深圳,她作為廣西象棋的“一根獨苗”孤軍奮戰,而決賽圈里強手如云、后浪奔涌,所以一開始的目標定得低調,僅僅是“比上屆的第8名再進一步”。
領隊兼教練鄧桂林知道這枚銀牌的分量。本次全運會從預賽到決賽,廣西的業余棋手們都在自掏腰包參賽,堪稱“為愛發電”;原本最有機會沖擊獎牌的混合團體在業余組預賽中爆冷出局,廣西象棋隊一下子失去了“王牌”;在專業訓練出來的對手面前,少年成名但近年來公務繁忙的石一佐也沒有什么優勢——但就是在這樣的逆境中,一塊銀牌重重落地,刷新了廣西象棋在全運會歷史上的最好成績。“跟周邊一些經濟強省、象棋大省相比,我們這次的成績還略有領先,這證明了廣西象棋的韌性和底蘊。”鄧桂林說。
一枚銀牌令人驚喜。當然,在最后時刻與金牌一步之遙,一點失落還是難免的。“遺憾總是貫穿人生始終,但這就是人生。”石一佐笑著說,“也把這個遺憾當做鞭策吧,讓自己還有進步的動力。如果有機會,我還想參加下一屆全運會。”